第二个问题:「佛制不妄语戒,但有时说真话又怕令众生生烦恼。请问如何能说真话又不打妄语,又能不令众生生烦恼,惹出一些麻烦事?」
答:对,这是很有学问的、很有智慧的。你一定要懂得佛法条条戒律里有开缘,这种妄语是开戒不是破戒也不是犯戒,经典里头有很多例子。我们过去初学的时候,老师常跟我们说「不妄语戒」。有一个受了五戒的人,路上遇到一个猎人追一只兔子,在三叉路口他看到了,看到那只兔子从这边跑掉了。猎人就问他:「你刚才看到那只兔子没有?」答:「看到了。」问:「从哪里走的?」答:「从那边走。」这是妄语,骗猎人,但这是开缘,救兔子也救了猎人,猎人杀生会造业。两面都救了,这个妄语叫开缘、开戒,他没有犯戒也没有破戒。从这个地方你细细的去推想,凡是利益众生的可以开;凡是利益自己的决定不能开。利益自己的,你要是开戒,那就要犯戒,但利益众生的可以开戒。 利益自己,只有在治病的时候。治病的时候,五戒里面酒开缘最多,许多药里面需要用酒做药引,这个可以开缘。酒的开缘很多,年岁大的,身体衰弱,血液循环缓慢,酒可以开缘,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喝一杯酒,这就是帮助血液循环,当药用的行。还有在蔬菜里面用料酒,这个都不是破戒,都不是犯戒。 所以,学戒一定要懂得每一条戒的开遮持犯,什么状况之下可以开,什么状况之下不能开,当开的一定要开,不当开的决定不能开,你要明了。不明了,你受的戒可受得很苦,你不知道怎么做好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,哪一种状况之下,要用什么方法来做,都是如法的。佛制定这些戒律,我们读了,深深感激他,合情、合法、合理,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,一丝毫都不拘束。一般人感觉得佛这个戒律拘束人,他不懂得开遮持犯,死在戒条之下,这就麻烦了。 阿弥陀佛
印光大师:教人念佛一声,胜于百年所行七宝布施。
与海盐某夫人书(代悟开师作)
身乃招苦之本,厌乃得乐之基。宿因厚而现善浓,则多劫之重报,转而现生轻受。罹灾戾而猛修持,则娑婆之痛苦,即是极乐导师。当作偿债之想,懊闷自消。倘生怨尤之心,罪障续起。逆来顺受,始为乐天知命之人。厌此欣彼,方是修净念佛之士。缅想居士崇信大法,世德相承,固当报享康宁,何缘身膺笃疾。得非弥陀如来观音大士,他心天眼,放大光明,借夫人之幻病,作同人之棒喝,俾于苦海,普拯沉溺耶。敢祈深劝子媳,以及奴仆,外及族党,与诸亲眷,悉令戒杀放生吃素念佛。则净如之家法,千秋续美。庶熙朝之天爵,万古联芳。如是则只此凄凄之病身,为苦海之舟楫。惶惶之病话,作尘世之津梁。又何待证无生忍,方可入俗利生。登不退地,始堪现身说法也哉。经云,至心念佛一声,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教人念佛一声,胜于百年所行七宝布施。但能至心念佛,则病无不愈,冯氏夫人之芳躅可追。教人念佛,则生品最高,荆王夫人之懿范不远。以此祷佛,立见痊愈。请即致力,无或疑贰。又净如弥陀疏钞撷,言简而精,理深而著,乃净土之要书,实初机之良导。宜熟阅之。并祈有便人来,多带几部,以广净如法施。
阿弥陀佛
净空法师:善的标准在哪里?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讲的「净业三福」。
经【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】
大乘经典里面,佛为我们开示都会说『善男子、善女人』,为什么?底下持咒能不能得这五种利益,关键就在这个「善」字。持咒,有人真的依照这经典里面所讲的,往生咒念了三十万遍,没效。他没想想,佛说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三十万遍才有效!我们是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?关键在此地。善的标准在哪里?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讲的「净业三福」。西方极乐世界,古大德所说的,它是大乘的大乘,是一乘的一乘,至高无上的法门,心不善怎么能往生?净业三福,最起码要具足第一福,带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这三福,一福都没有,我们这一生念佛苦修,只能够说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一个善缘,这一生往生很难,为什么?不符合佛所讲的标准,这个标准就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最起码的善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如果连这四句都做不到,你念经、念咒、念佛都是跟佛结个缘,这一生想往生很难。第一个善就是这四句做到,凡圣同居土有分。如果再能做到第二善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大概方便有余土也能有分,品位就高。如果能三善都具足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给诸位说,上上品往生。可见得这关键的字,往往我们把它疏忽了,轻易的看过了。到念几百遍、几十万遍没有效果的时候,还怪这个经不灵,怪佛说话打妄语,靠不住,这是谤佛、谤法,这怎么得了!他不责怪自己,他去责怪经典,责怪佛菩萨。实在讲,佛菩萨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。自己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个善的标准,他讲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有没有我的分?这个重要!所以净业三福不能不细细讲求,你才真的明了。孝养父母,什么叫孝?怎样养?这里头是大学问,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。具足这样的条件,这就是佛门里面的标准,他完全符合善男子、善女人,他选择这个法门,用这个方法来修。
印光大师: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为学佛人日用所当遵守之洪猷。
复崔德振居士书四
如子忆母,忆佛念佛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为一切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。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为学佛人日用所当遵守之洪猷。自行如是,化他亦然。倘舍此而欲越分立功,纵有小益,必伏大祸。且勿谓为老僧迂谈,则幸甚幸甚。
阿弥陀佛
阿弥陀佛
特别推荐经典佛学网站:
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 http://www.amtb.tw
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
六者请转法-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
回向:愿以此功德, 庄严佛净土;上报四重恩 ,下济三途苦;若有见闻者 ,悉发菩提心;尽此一报身, 同生极乐国;所有功德果报,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愿十方法界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一切众生的一切功德和我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一切功德至心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,至心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,至心回向给父母以及累世怨亲债主,愿我和一切众生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南无阿弥陀佛 |